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国产成人精品精品欧美,久久久高清免费视频

  • 本期封面
  • 雜志目錄
  •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往日期刊
  • 主辦
    中化集團辦公室
    總編輯
    張寶紅
    副總編輯
    郭鳳琳
    編輯
    蘇 靜 梁曉亮
    劉 昕 賈寧遠
    設計統(tǒng)籌
    王向東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門內大街28號凱晨世貿中心中座1116室
    電話
    010-59568487
    010-59568098
    傳真
    010-59568890
    郵箱
    發(fā)送對象
    公司員工
    印刷單位
    京平誠乾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日期
    2020年12月20日
    印數(shù)
    10300冊
    本刊文章版權受法律保護,如欲轉載,請與《新中化》編輯部聯(lián)系

在浙里,創(chuàng)造奇跡

文/

張建君

70年來,浙化院歷經一次北上、兩次搬遷、三建所址、七易其名,創(chuàng)造了上千項科研成果,為浙江和國家經濟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張建君
浙化院院長

11月18日,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下稱浙化院)70周年創(chuàng)新發(fā)展總結大會在杭州隆重召開,中化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浙江省政府副省長高興夫,任其龍院士等出席大會。寧高寧董事長親筆寄語浙化院,寫下“在浙里,創(chuàng)造奇跡”,浙化院新的征程由此開啟。

半世紀風雨跌宕,七十載揚鞭奮蹄。70年來,浙化院歷經一次北上、兩次搬遷、三建所址、七易其名,創(chuàng)造了上千項科研成果,為浙江和國家經濟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科技報國,攻堅克難濟民生

歷史的時鐘撥回到70年前。1949年12月,首屆華東工業(yè)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決定在浙江建立一個化工試驗研究基地。經過緊張籌備,1950年2月,浙江化工試驗所(浙化院前身)正式投入運行,研究宗旨是立足浙江資源,解決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需求問題。成立之初,12間平房、200石大米、一些普通的玻璃器皿和幾件殘缺不全的分析化驗儀器,就是浙化院的全部家當。在這樣困苦的條件下,科研人員毅然開始 了最初的課題研究。

1961年,經過10年發(fā)展,浙化院由最初的3人擴大到400余人,研究課題涉及肥料、農藥、無機、有機、高分子、微生物、氟化工、分析、情報等領域,研發(fā)體系基本建立,研究能力大幅提升,具備了承擔解決國家科技重大需求和與國外先進水平同場競爭的能力。

1960年,浙化院承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過氯酰氟制備研究”,項目負責人由章元濟先生擔任。他在1949年就加入浙化院,是第一位研究員,更是中國氟化工研究的開拓者之一。這一研究項目技術難度高、危險性大。在他的帶領下,項目組經過四年艱苦研制,開發(fā)了氟磺酸路線制備過氯酰氟的工藝,通過反應機理分析和抑制副反應發(fā)生,獲得95%的高收率,超過了當時的國際水平,被評為浙江省重大科研成果。1970年,憑借過氯酰氟氟化劑技術,章元濟代表浙化院參與 了由燃化部下達的對抗皮炎新藥“膚輕松”的聯(lián)合攻關任務,與中科院微生物所等五家單位一起,經過近五個月的協(xié)同奮戰(zhàn),勝利完成任務,填補了我國激素產品的空白。

上世紀60年代初,為解決人民群眾的穿衣問題,國家考慮用聚氯乙烯樹脂紡絲生產氯綸纖維布,并準備引進日本專利技術。這一消息被日本留學歸來、在浙化院擔任高分子室主任的吳東儕先生聞知后,他主動請纓,“不需要花外匯,我們自己開發(fā)”。經過一年艱苦攻關,項目組成功研制出聚氯乙烯纖維專用樹脂并投入生產,纖維質量達到日本同類水平,被命名為“華東12型樹脂”,成為國內首例聚氯乙烯干法紡絲用樹脂。

就這樣,浙化院各個領域的專家以“科學報國”為使命,急國家之所急,研國家之所需。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他們排除干擾,克服困難,堅守科研本分,埋頭攻關,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浙化院有10項成果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這是對浙化院三十年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最好總結,也是對所有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奉獻祖國的最高褒獎。

科技興國,銳志改革立潮頭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正式吹響了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號角。在浙江這塊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浙化院的科技體制改革從80年代一直持續(xù)至今。

早在1980年,浙化院就率先向浙江省政府提出“要求試行擴大自主權的報告”,先后出臺了“科研合同制暫行規(guī)定”“經濟收益留成、獎勵暫行規(guī)定”等一系列改革舉措,鼓勵和激勵科研人員主動走出實驗室,將科研成果推廣到企業(yè)進行產業(yè)化,實現(xiàn)科技創(chuàng)新和成果轉化雙豐收。

起初,科技人員不 了解產品的市場行情,對科研成果的市場價值估計不足,轉讓價格被壓得很低;此外,當時很多化工企業(yè)技術能力和經濟實力都比較弱,只愿意做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對于產品比較新、技術難度大或者投資大的科研成果并不感興趣。面對科研成果轉化的困境,大家積極謀劃出路,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干”,即自己搞生產、賣產品。于是,浙化院出臺 了鼓勵成果自行轉化的相關政策,一批準備“自己干”的公司在課題組的基礎上成立起來。

就這樣,一批科研人員脫下白大褂、穿上帆布服,從實驗室下到工廠車間,成為企業(yè)的管理者兼技術員和操作工,有時還得是機修工,將研究成果不斷變成產品;還有一批科研人員,穿上西裝領帶,走進客戶的辦公室,為他們介紹新產品,成功打開國內外市場。

從哈龍1301、高溫密封膠、硅烷偶聯(lián)劑,到氟節(jié)胺、氟涂料、ODS替代品、三氟產品,浙化院的科研項目轉化為一個個高科技新產品,一家家科技型公司也順勢成立,杭州富時特、金華華森、禾田化工、藍天環(huán)保……在世紀之交,浙化院實現(xiàn)“四個一”的突破:科工貿效益第一,進出口額度第一,全國地方院所綜合實力第一,成為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國家級研發(fā)中心的地方科研院所,并成功轉制為科、工、貿一體化的科技集團。迎著科技改革的大潮,浙化院科技產業(yè)和研發(fā)創(chuàng)新協(xié)同發(fā)展,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科技強國,科學至上譜未來

進入新時代,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堅持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2018年3月,寧高寧董事長的“科學至上”萬字長文,吹響了中化集團全面轉型升級的號角,浙化院的創(chuàng)新激情也再次被點燃。作為中化集團旗下專業(yè)的科研院所,浙化院理應主動擔當,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領頭羊和排頭兵,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一流的科研成果,助力公司轉型升級。

近年來,中化藍天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浙化院軟硬件實力得到質的提升。研究人員碩博占比提高到60%以上;固定資產投入持續(xù)增加;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新建11個專業(yè)重點實驗室、1個企業(yè)國家重點實驗室;瞄準國家科技前沿,開發(fā)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和技術……一批領先的科研成果不斷從實驗室里孵化出來,部分成果已經實現(xiàn)產業(yè)化,逐步實現(xiàn)了從仿制到創(chuàng)制,從跟隨到并跑甚至領跑的飛躍。

2015年,含氟溫室氣體替代及控制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成為浙化院又一個國家級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實驗室以構建含氟溫室氣體替代創(chuàng)新研發(fā)體系,開發(fā)自主產權替代品及關鍵技術為目標,新搭建含氟溫室氣體大氣環(huán)境性能評價平臺和應用研究平臺,已經建立起包括前瞻性和基礎研究、創(chuàng)制合成、工藝創(chuàng)新研究、應用研究和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的含氟氣體全生命周期的研究開發(fā)體系。該實驗室的建設,標志著浙化院成功地從臭氧層保護拓展到應對全球變暖的研究領域。

如今,站在新時代更高起點,浙化院將堅持“科學至上”理念,聚焦氟化工,致力于含氟溫室氣體替代及控制處理國家重點實驗等五大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為中國氟化工事業(yè)的騰飛注入持續(xù)創(chuàng)新動力。

瀏覽:  次
Produced By CMS 網(wǎng)站群內容管理系統(tǒng) publishdate:2024-10-24 13:26:48